① 曹德旺是如何运用佛法的智慧创业和经营自己的

如果想富有,再怎么花里胡哨的方法也没有用,只有大量布施和避免偷盗如漏税,只有这样才能富有

② 佛教如何看待负债累累无力偿还,企业经营无望。

佛说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造什么样的因,得什么回样的果。答经营企业没有利润负债累累,这是过去生没有修财布施。故虽有发财的缘,而没有发财的果。你可以拿出一部分钱,修财布施。过几年,可能命运就会扭转。印经,租场地(赞助也可以)请人宣传圣贤教育,得福最大。

③ 佛教与经营管理

济群法师:
如果说赚钱体现了一个人的福报,那么,如何使用,却反映了他的智慧。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花钱还需要智慧么?

这个世界已经给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消费渠道,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架,在热情地召唤着我们,媒体上触目可及的广告,又为我们提供了选择和参考。

但我们要知道,改善物质生活,并不是花钱的唯一途径,更不是使财富发挥更大效用的最佳方案。世界上有很多富有的人,但既富有又能为人敬重的却不多。原因是什么?主要就是取决于他们如何使用自己的财富。

在对待财富的问题上,有几种比较典型的例子。
1、不合理的使用方法

一类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吝啬鬼,他们珍爱金钱超过生命。

即使拥有再多,依然舍不得以财富去帮助他人,不但舍不得造福社会,也舍不得给家人使用,甚至舍不得给自己享用。

这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精彩的描述,如巴尔扎克塑造的老葛朗台,及《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直到生死关头,念念不忘的依然是自己一生守护的钱财。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即使赚再多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他 们只是财富忠实的保管者而已,当他们撒手西归之时,这些钱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一点利益。

所以说,“身死留财,智者不为。”这种以积攒钱财、守护钱财为乐的 方式,是非常愚蠢的,当钱财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时,不过是些毫无意义的金属和纸片。

另一种极端,就是挥霍无度的暴发户。

改革开放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尤其是沿海城市,很多人骤然暴富,却没有承受这份财富的健康心态,于是乎得意忘形,以一味挥霍来炫耀所谓的成功,沉溺于穷奢极侈的生活方式 之中。他们将人生当作一场及时行乐的游戏,觉得财富只有自己吃掉、花掉才真正属于自己,只顾自己拼命享用,却不愿为他人付出分毫。

这样的行为,同样为社会所不齿,因为他们只是在无端地浪费财富,也是在无谓地消耗自己的福报。

还有一些人,虚荣心非常强,总是花钱做表面文章。

即使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要添置高档的用品,追逐时尚的潮流,为此付出再多也在所不辞,这也是错误的生活观念使然。在他们的心目中,名牌就是身份的体现,高档就是价值的尺度。

人的基本生存所需无多,我们需要饮食维持生命,可能吃多少?我们需要衣服抵御寒冷,可又能穿多少?但我们为什么在衣食无忧之后还不能满足?因为很多需 要已不再是为了生存,而是社会使我们产生的需要。我们吃饭,有时是为了吃给别人看,有时又是为了应酬需要而吃;穿衣也是同样,有时是为了炫耀,有时是为了 工作交际而穿。所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已经演变为用来攀比的道具。

还有一些人,急功近利到盲目的地步,不惜孤注一掷,将所有家产用来作风险投资。

他们不仅希望财富来得多一点,再多一点;更希望财富来得快一点,再快一点。而在这样一夜致富的渴望中,人们很容易丧失正确的判断能力,或是受骗上当,或是投资失策,最后落得倾家荡产的悲惨结局。

2、合理分配财富

如果我们拥有财富而无理财之道,那么,十分的财富或许只能发挥一分的作用,甚至使我们为其所害。如何合理地支配我们的财富呢?

佛陀也在经典中,为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

财富应分作四份:
第一份,用以保障家庭的日用开支;
第二份,用以投资增值,否则,财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三份,用以储蓄,以备不时之需;
第四份,用于慈善事业,一方面回馈社会大众,一方面为自己耕耘福田。其实,这也是一种投资,是对于未来幸福的投资,而我们能从中收获的,决不是有限的财富所能比拟的。

哲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追求财富的增长,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贪欲,而是为了要得到一种行善的工具。”

只有将财富当作“行善的工具”去追求,才能使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能做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那么,人间就会充满温暖,许多社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一味享用财富,福报总会有耗尽的一天,也就不再属于我们所有;一味地积蓄财富,也未必就能属于我们所有,因为货币会贬值,股票会下跌,银行会倒闭,即使将财产紧紧地锁在保险柜中,又能有几分保险系数?

所以,佛法认为,只有布施出去的钱财,才会真正“属于”我们所有。就像播下的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之微,会为我们 带来百倍、千倍、甚至千万倍的收获。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既是收获者,也是播种者。只有不断地播种和耕耘,才能使我们“恒怀欢悦,身意牢固,诸善功德,皆悉具足”,也才能为当下的人生和未来的解脱,积累足够的资粮。

④ 做生意用什么佛经

净空法师---商人经商,他弘法利生,他在那里行菩萨道,这是菩萨商人——他那个公司行号是他的道场,他的一些员工是他的同参道友,自利利他,自行化他,他所有这些顾客是他弘法的对象,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这些。

1 现在这个世间人,绝大多数的人都钻在钱眼里面去了,迷了,念念都在求发财,求怎么赚钱。没有钱财的时候没有贪心,不贪财;有了钱,贪心就起来。

2 不是有钱就有福报,有了钱麻烦大了——心里头不安,患得患失,又怕钱贬值,又怕钱丢掉。钱愈多,贪心就愈重;贪心愈重,迷得愈深,造的业也愈重,将来果报在三途。

3 所以真正修行人,决定不积财,为什么?因为有了钱,心天天念着钱,道心就没有了——心里面“阿弥陀佛”就没有了。

4 觉悟的人不存钱,有钱就做好事。觉悟的人钱不存在银行,存在哪里?存在法界里面,存在一切众生里面,他得大自在。

5 现在 大家普遍向钱看,满脑袋都是想怎么去赚钱,钱能够赚得到吗?钱要能赚得到,跟诸位说,我就不学佛了,我就专门去学赚钱去了。赚不到!为什么赚不到?命里头没有。

6 人家发大财,做大生意、大买卖,我这个命里头没有财,他把买卖生意统统给我了,我做不到一个月就倒闭了。什么原因?命里头没有,这个要懂得。

7,富贵是在命,命里面有财,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财,想什么方法都想不来。你去偷,偷来的还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头没有,你去偷,还没有偷到手,就被警察抓去了!所以连偷得来的、抢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你说冤不冤枉?

8 你不偷不抢,就是迟两天来;偷、抢,是早两天得到,都是命里有的。古人讲“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这两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说得非常深刻。

9 学佛的人不是不能经商,学佛的人经商的很多,《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就有不少菩萨是经商的,你看看他们那些榜样,他们怎么个经商法?经商是手段,弘法是事业。

10 商人经商,他弘法利生,他在那里行菩萨道,这是菩萨商人——他那个公司行号是他的道场,他的一些员工是他的同参道友,自利利他,自行化他,他所有这些顾客是他弘法的对象,我们一般人不知道这些。

11 所以道场不一定是寺庙,公司行号一样是道场。出家人是和尚,那个公司里头董事长、老板也是和尚,没有两样,那就叫大业——那个事业真大,利益一切众生,做一个典型,做一个榜样给大家看,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一个典范。

12 经商,重视的是利润,菩萨商人重不重视利润?重视,但是分享利润就不一样。世间人这个利润是自己独享,纵然员工要享受一部分,那是少部分。菩萨商人,这个利润不是跟自己员工一同共享,是跟所有一切众生共享,跟社会共享,跟这个世界大众来共享,这个了不起。

13 那我们要问,这个商人发不发财?这个商人一定发大财。这财怎么发的?布施多。诸位晓得,这个发财的原因是财布施。他能够把财布施给他的员工,布施给社会,布施给一切众生,这个因大,所以他的果就大。

14 因清净,果报也清净。果报清净什么?赚大钱。不伤脑筋,没有那么多繁杂的事情,清净自在,这财源就来了,这才叫真正福报,叫清净福报。要苦苦地去想,怎么样去操心、去操劳,这个钱就赚得好辛苦,那不是真正的福报。

15 真实的福报,赚钱赚得非常快乐,一点不操心,这就看你怎么个种因法。佛菩萨教给我们,要种大因,得大的果报,这才是大事业。

16 在一切布施里面,最殊胜、最圆满的无过于布施大乘佛法;大乘佛法里面,又无过于究竟了义的佛法。什么叫究竟了义?众生得到这个法门,这一生必定成佛,必定了生死出三界,这个法就叫究竟了义的佛法。

17 现代的社会,把人文、伦理、德行的教育完全疏忽掉了,我们大家接受的是西方功利主义的教育,所以世道衰微、人情淡薄,不但对外人,就是对自己的父母兄弟也非常淡薄。

18 现在这个道义完全没有了,子女对父母孝顺是看看父母还有不少遗产,这不能不孝顺一下;如果父母没有遗产,儿女理都不理他。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完全颠倒,确实逐渐接近于崩溃的边缘。

19 我们今天看看现前的社会,父子之道失掉了,夫妇之道没有了,兄弟之道没有了。现在的兄弟姐妹,谁也不顾谁,为了争遗产还上法庭,所表现的是冤家对头,哪里是亲兄弟、亲姐妹?

20 即使在我们佛门同修当中,有些人虽然学佛了,名利还没有放下,兄弟姐妹还为了遗产上法庭,六亲不认,只认得钱。实际上,钱这个东西很可怕,他没有真正认识;如果他真正认识,他就不争,他就放下了。

21 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去问一问,他们在想什么?想钱、想色,想五欲六尘的享受。钱,旁边是两把刀;色,色字头上也是一把刀,中国古圣先贤创造文字,确实这个文字是智慧的符号。

22 现在在地球上的人,你问他,他最爱的是什么,最想要得到的是什么?一个就是财富,一个就是色,念念不忘的是这个。财跟色不晓得害死了多少人,害得他们永远不能够脱离三途,可是有几个人觉悟?谁觉悟?佛觉悟。

23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财跟色他有,他舍掉了;地位,他不出家,他继承他父亲做国王,权跟位他都有,他也舍弃了。

24 别人拼命去争,还争不到;他到手了,他为什么放弃?为什么不要?这很值得我们去深思。等你想通了,你才晓得,这些东西对我们来讲,不是一世,生生世世来讲,有害而无利。

25 谚语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由此可知,财不是好东西。只有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了事实真相的人,他才不受其害,彻底放下。

26 自己命里头有财,那是前世修的因,这一世得的果报。命里有财,不自己享受,让社会一切苦难众生共同享受,这个财是真的、是实的。如果有财,只自己享受,不顾别人,这个财是假的、是虚的,为什么?你短短十几年、二三十年,享尽就没有了,所以是假的、是虚的。

27 你要把财让一切众生共享,自己不享,你这个财是真的、是实的,为什么?往后生生世世你的财用永远不缺乏,生生世世倍倍增长,愈施愈多,愈多愈施。

28 不是说多了自己享受,自己还是不享受,为什么?一享受就出毛病。你听到我刚才讲的话吗?一享受就出毛病——你想吃得好一点,把身体搞坏了;妻妾多一点,那更要命!

⑤ 开佛店怎样赚钱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一切法皆是佛法。着相者迷,离相者觉。内开佛店诚信经营就是容福报,传播佛法就是功德,自度度人即是菩萨,自成成人即是佛。比开养殖、屠宰、餐饮、挖矿、打捞行业等好百千万倍,功德和福报不可限量,关键发心要正,发心要纯,修业修身修行修心修性五位一体。

⑥ 在家居士如何运用佛法的智慧赚钱,经营生活,情感

世尊,俗人在家当行几法,得现法安及现法乐?”

佛告婆罗门:“有四法,俗人在家得现法安、现法乐。何等为四?谓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何等为方便具足?谓善男子种种工巧业处以自营生,谓种田、商贾,或以王事,或以书疏算画,于彼彼工巧业处精勤修行,是名方便具足。

“何等为守护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谷,方便所得,自手执作,如法而得,能极守护,不令王、贼、水、火劫夺漂没令失,不善守护者亡失,不爱念者辄取,及诸灾患所坏,是名善男子善守护。

“何等为善知识具足?若有善男子不落度、不放逸、不虚妄、不凶险,如是知识能善安慰,未生忧苦能令不生,已生忧苦能令开觉,未生喜乐能令速生,已生喜乐护令不失,是名善男子善知识具足。

“云何为正命具足?谓善男子所有钱财出内称量,周圆掌护,不令多入少出也、多出少入也。如执秤者,少则增之,多则减之,知平而舍;如是,善男子称量财物,等入等出,莫令入多出少,出多入少。若善男子无有钱财而广散用,以此生活,人皆名为优昙钵果,无有种子,愚痴贪欲,不顾其后。或有善男子财物丰多,不能食用,傍人皆言是愚痴人如饿死狗。是故,善男子所有钱财能自称量,等入等出,是名正命具足。

“如是,婆罗门,四法成就,现法安、现法乐。”

——杂阿含经 卷第四 (一)作者: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 来源:网络

⑦ 佛法对做生意如何看

赚取差价是可以的,因为毕竟你付出了劳动。如果你觉得自己付出的劳动配不版上那么多钱权,就把剩下的布施了,回向给众生,自然是功德一件。
暂时先不要管别人挣钱的方法合不合理。对错只是针对自己而言的,评判别人的过失,有修证的大德可以做,凡夫最好不要。万一你批评的人是佛菩萨的化身呢?划不来的。

⑧ 佛品店如何经营

跟周边的一些出名的寺庙挂边 比较好开点。 还有就是你要对佛学有一定的了版解。 对产品的认识也是很重要的。权比如人家来请佛像这些会来问你一些摆设的问题 你要能做出解释。供奉每一种佛像都很讲究的。不是乱供奉的。所以得学。还有多看佛经。 经营方面的其他问题也就没什么的了。价格由你自己定。一般来请的大都是做生意的比较多。所以对价格方面只要不是很夸张的都能接受。

⑨ 佛法中的生意经.如何做买卖,既能挣钱养家

以身作则,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生意上除生意本身外也建议根据实际需要提回供给客户“法答外施”。举个例子,经营饮食行业的可以给客户提供“免费”擦手擦嘴的餐巾纸,这点自行体会。
生意外注意修持财布施,大施大得,小施小得,施啥得啥。相信三宝,供养三宝;从一分一角做起,持之以恒,心诚则灵。
以上个人感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