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运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专利运营一词在近几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似乎突然就成为了业界的香饽饽。那么专利运营究竟是什么高大上的东东,是不是每家企业都需要专利运营,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专利运营
专利运营的本质,是以专利申请、专利权为运营对象,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将专利的创造、布局、运筹、经营嵌入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运作过程中,促进优化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和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专利市场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将专利转化为经济价值。
可见,专利运营中最重要的客体是专利,没有专利申请或专利权,自然也就谈不上专利运营了。近几年发生的苹果三星专利战、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华为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许可费、小米积极购买美国专利,其实都是典型的专利运营事件。
二、专利运营的模式
专利运营所涉及的专利运用方式主要包括专利的布局、组合、托管、转让、许可、融资、作价入股、构建专利池、形成技术标准、专利诉讼等。
专利运营的模式介绍几种:
1.研发实体(企业模式):如IBM公司集中管理运营模式、东芝公司分散管理运营模式。IBM公司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副总裁出任部长,负责处理所有与公司业务有关的知识产权事务;知识产权管理总部内设两大部:专利部和法务部(独立于公司的法务部);专利部下设五个技术领域,每个技术领域由一名专利律师担任经理。
2.专利池:必要专利的集合平台,由多个提供必要专利的专利权人集合起来相互或向第三方授权许可。
3.NPE模式:非生产实体企业,主要以收购、委托研发等方式获取专利并通过专利诉讼、许可等方式获利。如进攻型NPE公司美国高智(Intellectual Ventures)、防御性NPE公司RPX。
4.政府主导模式:由政府出资建立专利基金,帮助企业管理专利、提升专利经济价值、应对跨国专利诉讼。
5.服务平台模式:提供专利交易、成果转化的非政府性知识产权运营机构。
对于企业而言,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应该选择合适的专利运作方式。对于初创型企业,其专利运营的主要方向应当是专利布局、专利申请;当该企业进入产品市场阶段,需要对专利进行组合、转让、许可;当企业成长为龙头甚至跨国公司,需要专利组合、质押融资、股权投资;当企业发展到产业阶段,应当积极考虑构建专利池、参与技术标准、许可转让谈判。华为成长为全球专利运营企业,有许多值得国内企业的借鉴之处。其一就是华为将专利资产视为专利运营的基础,并有着面向商业的专利申请策略,注重专利数量兼专利质量;其二是有一个懂技术、懂专利、懂金融的专家团队;其三是有多元化的专利运营手段。
三、专利价值评估
任何一种专利运用方式、专利运营模式都应当以专利价值评估作为基础,专利价值评估即包括专利的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比较流行的专利价值评估采取专利价值度(Patent Value Degree,PVD),包括法律价值度(LVD)、技术价值度(TVD)和经济价值度(EVD)。其中,法律价值度可以从专利权稳定性、可规避性、依赖性、专利侵权可判定性、有效期、多国申请、专利许可状况进行判断,技术价值度可以从技术先进性、行业发展趋势、适用范围、配套技术依存度、技术寿命周期、可替代性、技术成熟度进行判断,经济价值度可以从市场应用、市场规模前景、市场占有率、竞争情况、专利已实现收益、政策适应性、市场准入进行判断。

② 如果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拒不支付华为的5g专利费10亿美元,华为有什么反制措施

停止授权,抄不让他们继续使用。这是华为的正当权利。

而根据纽约时报的说法,华为和 Verizon 两方的代表上周在美国纽约进行了会面,商讨其中的专利合作,具体的专利费用,以及 Verizon 是否在使用其他公司的设备,这些设备也可能侵犯了华为持有的专利等。

综上,Verizon支付专利费是理所应当的。

③ 专利运营权人及专利

专利运营定义包括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广义的定义我认为就是专利的运用。在商业实践中把专利用起来,获得一个相应的效果,包括促进了企业的市场销量和营业利润。这是专利的根本目的,因为专利就是促进企业的盈利,可以说这是个根本问题。狭义的专利运营,类似地产中介一种中间商。我们一般所说专利运营是指专利权人和专利买家的中间商,以收取中介费或是低买高卖的模式。狭义的专利运营概念与具体的产品市场无关,是单纯的把专利当做一种独立产品买卖,做这个卖场的中间方就是专利运营,也叫专利运营商。周延鹏出的《智慧财产:全球营销获利圣经》一书指出,要把知识产权当做一种独立财产卖出,同时讲了实施中注意哪些问题及采用哪些环节。而我讲的专利运营实际是广义的专利运营,广义的专利运营具体如下主题:1、第一大玩法---专利流氓我刚开始接触专利流氓时,我认为这是我该做的,他能快速变现。但在接触更多的时候发现,专利流氓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专利流氓只会被打击或者被关起来。下面讲下专利流氓的定义,专利流氓一般指的NPE叫实施实体,实施实体会拿到专利权,但是它不会靠这个专利技术造产品去卖,它是通过诉讼手段,让实际生产产品的企业提供专利许可费。在美国专利诉讼平均赔偿额为500万美元,律师费在100万美元。美国这种诉讼玩法在中国无法实现的,中国的专利诉讼平均赔偿额是美国的1/500,也就是1万美元。因此根本无法玩专利流氓,从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根本不值得做专利流氓。同时中国的法院、行政机关、媒体、氛围对专利流氓的持不认可的态度,这样专利流氓在中国的发展就会受到各种打压。中国零几年做普通手机时就已经有开始尝试专利流氓,当时谢文武用自己的专利告海尔生产的一种手机,最后的结果谢文武败诉;2012年蔡耀华起诉苹果,最终也以败诉而告终。这些案例表明,法院对非运营实体的运营是不支持的。同时告诉大家,做专利流氓第一会挨骂;第二是不一定赢;第三是即使赢了也就赔偿8万元;第四是很有可能复审委系统、法院系统直接把你专利干掉。因此我认为专利流氓在中国是玩不了。2、第二大玩法---产业中介第一种模式产业中介就是把专利权人手里闲置的专利转让给需要专利的企业,然后收取中介费用。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做这个事情,这种现在毕竟也有了一些成功案例。第二种模式是我们专利运营的正常模式。以美国高智为主,其模式是在全世界范围内筛选发明家,寻找好技术,然后以自己的名义和自己的人员,将技术申请专利,申请专利前会找些专利买家评价技术需求。在买家有需求时,将严格要求专利质量,同时进行专利布局,最后将专利卖给买家。这种模式下限定这个技术是否好,是否会有买家买,关于专利运营的因素我会在十大因素中讲。第三种模式是上海盛知华做的是比较成功的,盛知华的模式与以上模式基本相似,其根本是涉及特定产业,同时其总经理在美国做过大学技术转移,在美国这种模式已经成熟。美国专利运营做的好在于其技术转移市场非常完善,美国几乎每一所大学都设置有技术授权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简称OTL),用来转自己学校的专利技术产业化卖给外面公司。这也使得盛知华模式设置上受的很大启发。现阶段中国大专院校专利属于国有资产,所以中国大专院校专利很难实现运营。这种体制的限制最后肯定是会被打破的,这种专利运营肯定是会有人运营成功的。第四种模式是七星天,虽然他们没有过多成功案例,但他们的根基很好。他们主要合伙人是美国的专利律师,对专利撰写、申请、有效性、侵权诉讼方面水平较高。而专利代理人、专利律师、专利权人做专利运营是不靠谱的,因为他们更注重某一个环节,而且他们在市面和人脉上没有那么广泛。七星天的模式就是通过好的技术点,进行全球专利布局,这些业务与专利代理机构所做业务都有雷同。3、第三大玩法---资本运作、股权增值把专利当做一种股权的附加值进行运营。例如华南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它们与广东的新四板合作,加入运营中心将专利权和股权打包,用专利权定价机制给专利进行评分,这样有更多专利的企业,其股价将更高。把专利权当做股权的一部分来卖,可能会有更大的可能让专利增值。以往专利以独立产品出现没有人愿意买,但是将专利打包结合股权,用户买的就不是专利本身,而是整个公司的股权和公司所有的经运营情况捆绑。4、第四大玩法---竞争手段以邱则有为代表,邱则有将空心楼盖板的各种模具,申请专利最后授权专利2000多件,然后进行诉讼,在100多个诉讼中90%胜诉。这种模式中制造出这些能够授权的专利也是一种能力,做出这些专利后就更容易去打官司,因为在竞争对手的产品中总有一种落入2000多个授权专利保护中。这种专利布局就会涉及到专利的等同原则的规避,要做好这一点也很难把握。5、第五大玩法---产业保障产业保障以我的自身的优势,拥有很多客户,我肯定不会拿几个专利去卖给别人,也不可能去诉讼别人,我会选择和客户合作,对客户的专利进行完善的布局,然后选择入股客户公司或者选择专利权共有,客户只需要出技术,我们出专利申请的人力、物力、和提高专利申请的可能性,双方共赢这个专利的利益。主要以产品在市场的销量赚多少钱来布局,专利来控制市场。这就是专利对产业保障的作用,这种模式的期限较长,涉及的方面较多。但好处是成本较低,成功率较高。因此在专利运营我们只能参与一个环节,而不要妄想全过程参与,毕竟存在诸多壁垒。我认为做产业保障是专利运营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6、专利运营的三大基本因素首先技术创新程度,了解行业内这个技术是否是有用的技术,大部分专利申请是一个很小的改进,而不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发明,专利是否创新要以行业内的专家为准。其次专利布局的完善程度就不说了。最后专利产品的市场接受程度的预估,这是一个比较难做的点,因为很难预估产品的火爆程度,我认为只能通过销售人员或者行业内的一些老板进行市场评估。如果产品没有市场,在专利布局在完善的情况下也是无用功。7、专利运营的三大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对于企业的,企业本身申请专利就是使用的,因此专利运营的内部因素就很重要。首先看企业对专利运营投入多少钱;然后看老板对专利的重视程度;最后看有没有真正懂专利的人来做专利运营。8、专利运营的四大司法因素第一个司法保护程度,主要指的是等同原则的执行范围问题;第二产品体积有多大和产品的单价有多大,例如大型机械需要购置一台机械做证据保全,从而提高专利诉讼的成本,这种大型机械既不值得做专利运营,而药、手机、网络更适合做专利运营;第三是方法专利还是产品专利,对专利代理人来讲写专利尽量写产品专利,少些方法专利,因为在侵权取证中方法专利很难取证;第四取证和鉴定难度与成本。

④ 专利运营这行是不是以后会没有需求,转变为申请

什么是专利运营?专利运营为获得与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运营专利制度提供的专利保护手段及专利信息,谋求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的总体性谋划。这个说法看起来有点别扭,简单说,专利运营,是以专利申请、专利权为运营对象,以市场化运作为手段,将专利的创造、布局、运筹、经营嵌入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运作过程中,促进优化企业创新资源的整合和资源配置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专利市场经济价值最大化的行为。说白了,专利运营,就是将专利转化为经济价值,获取利益,实现盈利。
专利运营的模式大体由以下一些:专利转让、专利拍卖、专利许可、专利池、专利托管、技术转移、专利维权、产学研合作中介服务、专利展示与交易等。
专利运营中最重要的客体是专利,没有专利申请或专利权,自然也就谈不上专利运营了。近几年发生的苹果三星专利战、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华为向爱立信支付专利许可费、小米积极购买美国专利,都是典型的专利运营事件。由于专利的全生命周期从技术方案到专利申请,再到答复审查获得授权,缴纳年费维护直到最终失效,时间最长不超过20年,短的3-5年专利权人即选择放弃。正是其时间因素,专利存活的期限也收到专利运营的目的和方式影响很大,如果不能通过专利申请和授权得到回报,那么作为申请人,对于专利的价值就会逐渐降低,直至放弃。
目前,国内专利运营的方式较为粗放,很多还是留在专利转让层面,甚至一些人将专利转让与专利运营进行对等,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政策鼓励和一些人和机构的“聪明才智”之下,在不同的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专利申请阶段:为了授权“编”专利,创造出所谓的垃圾专利;目前为了征服补贴资助或者为了授权进行转让;
2、授权专利:为了申报项目、评定高新企业,或者为了学生升学加分、支职称评定等等;
3、许可或者转让:为了给急需的人或者企业提供方便,获取盈利;
4、专利产业化:将专利进行产业化,获取社会经济效益,利用专利对产品进行宣传,获得专利品牌效应;
5、专利诉讼维权:为了打击对手,利用专利授权保护自身产品,或者起诉对方获利,必要是作为知识产权保护交换的筹码。

⑤ NPE的角色定位:是专利运营,还是专利投机

根据NPE的定义可以看出,非专利实施主体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是持有专利权或专利申请权的内发明人、高校、容科研院所、事业单位、企业等。例如,累积拥有专利量达2000项以上的爱迪生、美国加州大学(曾被美国《华尔街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大的“patent troll”)、澳大利亚皇家科学与工业研究会、日本的SEL(Semiconctor Energy Laboratory)。
(2)行为的对象一般分上游和下游两端。上游是指专利运营的来源。下游是指专利运营的目标。其中,专利运营的来源包括自己的技术创新、从其他处获得。像爱迪生,自己虽创新了一部分,但仍有不少专利是购买获得。专利运营的目标是生产、制造或销售产品的公司(他们通过对这些公司进行专利许可或者专利诉讼),或者防御具有攻击行为的公司。
(3)非专利实施主体提供的是专利等无形产品,其本身不生产、制造或者销售有形产品,这是它与专利实施主体最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