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大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哪些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来改造,即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Ⅱ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我们说的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一、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土改后趁热打铁,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逐步完成所有制改造,最后创造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经验.
2、从互助社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也就是说摆脱私有制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3、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
4、贯彻依靠贫下中农、巩固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消灭抚弄的阶级路线,从而团结广大人民共同走合作化道路.
总结起来就是途径、形式、方针、原则和路线.
二、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1、与农业改造一样,由合作社途径逐步实现.
2、组织形式由手工生产合作小组、供销合作社到生产合作社.
3、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4、采取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合作化的基本实现,大大促进了手工生产的发展,并为手工业技术改造创造力条件.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验: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政策,进行“和平赎买”.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营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分别采取“四马分肥”和“定息”的利润分配政策;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以和平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答案补充 以上是我国在建国初期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Ⅲ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

1、加工订货

2、统购包销

3、经销代销

4、个别公私合营

5、全行业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3)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扩展阅读: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路线: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能吸收工人就业,提供税收,丰富市场,因而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抑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唯利是图、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有计划按比例的要求不相适应,因而有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又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同共产党保持统一战线,因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没有采取没收或挤掉的办法,而是采取和平赎买的方针。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强大的国营经济以及牢固的工农联盟为和平改造提供了客观条件。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具体分为两步: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前者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后者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

Ⅳ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是怎样的

1、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在人民民主专政条件下,通过多种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过程,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方面能吸收工人就业,提供税收,丰富市场,因而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抑制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唯利是图、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与社会化大生产的有计划按比例的要求不相适应,因而有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一面。

2、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又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同共产党保持统一战线,因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没有采取没收或挤掉的办法,而是采取和平赎买的方针。巩固的人民民主专政和强大的国营经济以及牢固的工农联盟为和平改造提供了客观条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具体分为两步: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前者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后者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等。
应答时间:2020-12-1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

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这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通过和平方式并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曾提出过在一定条件下对资本家进行赎买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确定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即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方式,逐步把资本主义企业改造成社会主义企业。这种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实行“四马分肥”,在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后,对私股实行定息办法。

此外,还给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安排工作,他们的原有工资不降低。赎买政策的实行,不但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而且有利于逐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扩展阅读

国初期经营发生困难的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大都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后来他们对于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依赖程度愈来愈深,愈来愈广。

另外,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使许多民族工商业者同原有的海外市场相隔绝,把他们的许多原材料、零配件来源切断,把他们在海外的一部分资金冻结,这就促使他们依靠人民政府,愿意也只能走和平改造的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对民族工商业者的生产和收入都比较有利,他们的企业可以通过接受加工、订货、代销等方式维持和发展生产,可以从企业盈余中领取百分之二十五的股息(通称“红利”)。

一部分民族工商业者同政府发生过冲突甚至严重冲突,经过“三反”、“五反”运动,加上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思想改造等运动的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不接受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的领导,采取对抗的态度,是没有出路的。

Ⅵ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了什么政策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对官僚资本实行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回、限制、答改造”政策,进行“和平赎买”.

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度形式.

创造了从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营代销到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形式;对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企业分别采取“四马分肥”和“定息”的利润分配政策;

3、注意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产阶级分子的改造结合起来.

(6)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扩展阅读: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历史必然性:

1.政治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决定因素。生产力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

2.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推行计划经济的必然要求。要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合理的、必然的,则要说明计划经济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3.赶超西方国家的强烈愿望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主观动因。

总之,从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到国家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Ⅶ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中的“四马分肥”目的是什么

实行“四马分肥”的目的是:通过给予民族资本家部分利润分配,减少民族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马分肥”是当时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的说法,指企业利润按国家征收的所得税金、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方的股息红利四部分。一九五六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代替。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扩展阅读:

1953年,党先后作出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和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两个决议要求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和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和逐步推广的方法,把农业互助合作当作一件大事去做。

在这两个决议的指导下,全国80%以上的合作社都增产增收,并且一般都是互助组优于单干,合作社又优于互助组。因此互助合作运动得到广大贫苦农民的欢迎,参加合作社已开始成为一种群众性的行动。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急剧扩大了商品粮食的需求量,出现了粮食供应不足、农民待价惜售和私人粮商粮贩操纵粮食市场的局面。在中国实行工业化,必须依靠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支持。1953年10月,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的决议。

粮食统购统销的实行,初步缓解粮食供应的紧张,保持了市场物价的稳定,在不高的水准上满足了工业化对粮食的需要。互助合作、粮食征购,成为对小农经济进行改造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两大战略措施。

Ⅷ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是“和平赎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具体分为两步: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前者包括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委托经销代销等,后者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国计民生,又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长期同共产党保持统一战线,因而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没有采取没收或挤掉的办法,而是采取和平赎买的方针。

(8)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扩展阅读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呈现出阶段性的特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阶段: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发展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具有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国家资本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基本途径。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个别企业、个别行业的公私合营;全行业的公私合营。三个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所包含的社会主义成分逐步增加。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小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供销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