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保护母亲河手抄报资料

1、长江,黄河孕育了五千年华夏文明,它们灌溉了花的国土;它们推动了新的时代;它们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它们是祖国心脏的动脉。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母亲,保护我们自己!

2、近年来由于水污染,“母亲河”已成“三害”,她生病了,她的血液不能畅流了,她的骨骼不再健壮了,她展示不出华夏五千年的辉煌了,她也展示不出“母亲”对中华儿女的慈爱了。身为中华儿女,我们要保护我们的“母亲”。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一起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吧。

3、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条河流筑起一颗魂,是巍巍黄河,带来生命的希望,是伟大母亲,流淌出中华的神奇。3.9保护母亲河日,不要再让母亲哭泣!

4、多一点用心,留一份清澈在心中;多一点关怀,留一处回忆在梦里;多一点爱护,留一个故事在世间。爱护母亲河,不只在3月9号!

5、母亲用她生命源头之水,托起了民族的自我,中华民族的涓涓细流,在这里谱写着世纪的春秋。“保护母亲河日”到了,提醒“黑头发,黄皮肤”的华夏儿女要时刻注意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6、感恩母亲河,无私哺育我们,华夏儿女要醒悟,齐心协力保护她,生态平衡保护好,排放污水不能要,节约用水在朝朝,河岸两旁多种树,河底泥沙勿乱掏。快行动起来,共建绿色家园!

7、她是生命的源泉,她是生存的必然,她是长久的代言,她是好生活的引线!保护母亲河,保护生命的生命的线索!3月9,保护母亲河日,保护母亲河,从我做起!

8、母亲河连接着我们所有的华夏儿女,母亲河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母亲,如今她已病倒了,我们这些儿女是否应该去尽心尽力的照顾她,关心她,为她治病呢?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的母亲河。

9、母亲河的脸,写满了沧桑;母亲河的身,写满了失望;母亲河的手,挽起了辉煌;母亲河的爱,写满了刚强。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3.9保护母亲河日,发动全民参与,从点滴做起。

10、谁污染了母亲河的水?谁砍到了母亲河大树?谁铲除了母亲河的草坪?人类,醒醒吧!3月9日母亲河日,来保护我们的母亲河。

11、没有了母亲河,我们就没有了美好的家园,没有了母亲河,我们就没有了绚丽的五千年文明,母亲河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母亲河日,祈愿母亲河的水,灌溉大地的丰收!

12、3.9保护母亲河日,黄河是咱妈,人人爱护她;每人做一点,造福千万家。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参与绿色环保,祝福母亲河永葆青春,清澈永远。

B. 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姚华军王文张润丽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在传统地质工作管理体制下,我国地质工作实行的是统一的事业管理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没有划分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地质勘查队伍分别隶属于多个部门管理;国家对地质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管理;矿产勘查与矿业开发的上下游分离。地质勘查由国家财政投入,地勘单位生产的全部地质成果上交国家,由国家通过调拨的方式供矿山企业无偿使用。这种事企混合运行的管理模式,导致了矿产勘查的产业属性模糊,并使之游离于矿业越来越远,无法形成勘查开发的良性循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多年来地质工作积极探索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地质工作新体制,积极探索建立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及相继出台的《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确立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制度框架,为矿产勘查投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矿业权市场开始建立并日趋活跃,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投入总体上呈缓慢增长,但投入结构不平衡,与新形势对地质工作的需要相比有效投入不足,其深层次原因是政府、企业各负其责的地质工作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本文较为详细地论述了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结论和建议。

一、我国地勘投入的主要情况分析

1.地质勘查投入总量、投资来源及变化趋势分析

1989~2004年,我国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从1989年的6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90亿元(主要是油气投入增长的影响)。尤其是近两年,由于受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原材料需求的增长拉动影响,全国地勘投入以年均30多亿元幅度增长。

1989~2003年,我国地勘行业政府财政(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也逐年增长,从1989年的33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111亿元,但是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在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1.17%降到2003年的0.45%(见表1和图1)。

表1地勘工作费用投入变化情况表单位:亿元

续表

资料来源:表中“财政支出”和“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两栏数据来源于《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年“财政支出”来源于财政部《关于200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04年“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矿情通报(2004年)》;其他数据来源于《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和《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1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图

从资金来源来看,2003年全国地勘行业地质勘查投入259.76亿元,其中国家地勘费投入9.85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2.33亿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6.24亿元(含矿产资源补偿费1.85亿元);企事业单位投资243.01亿元,占地勘总投入的93.55%;其他资金0.66亿元。地勘投入中企事业投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政府财政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逐渐下降(见表2)。

表2不同资金来源地质勘查投入表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综上所述,一是1989年到2004年,我国实际投入地勘工作总费用总体呈增长趋势。二是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逐年增长。三是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不断下降,由1989年的1.09%减少到2003年的0.45%。四是政府财政拨款中投入实际地勘工作的费用比例逐年下降,2003年占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的22%(2003年实际投入地勘工作的财政拨款费用包括国拨地勘费9.8亿元、地方财政投入6.2亿元和地质调查经费8.6亿元,合计24.6亿元,占当年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查费总量111.43亿元的22%),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主要承担了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扶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等改革成本和社会保障功能。五是企事业单位投资占地勘总投入的比例不断上升,2003年占地勘总投入的比例为94%。

2.地质勘查投入结构及变化趋势分析

(1)地质勘查投入矿种结构分析。

油气勘查费用自1989年以来持续增长,1999年后增长趋势变缓,2004年增长迅速,达到254.06亿元。从地勘工作费用的专业结构来看,油气地勘工作费用占地勘工作总费用的比例逐年上升,2004年达到87.44%。油气勘查费用从1989年的24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254.06亿元,增长了11倍多。油气勘查费用的增长主要依靠好的机制,其勘查费用主要根据石油产量按吨提取并计入销售成本(见表3)。

表3地勘投入矿种结构情况表单位:万元

续表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1996~1998年3年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有差别,难以统一分析,因此未列入。

我国非油气(列入矿种的)矿产勘查投入1989~2003年大体在每年20亿元左右,1989~1995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年均为19.7亿元,1999~2003年年均为17.5亿元。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投入年均减少2.2亿元。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找矿难度增大等因素,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呈相对减弱趋势。不能分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包括基础地质工作、综合研究等无法明确是哪些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大部分是工作程度很低的地质工作。1989~1995年,不能分矿种的地质工作投入每年平均为23.2亿元;1999~2003年平均年投入18.3亿元,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投入年均减少约5亿元。反映了一些风险较大的前期地质工作投入减弱(见表4)。

表4非油气及前期地质工作投入情况表单位:万元

续表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1996~1998三年统计资料中的统计口径与其他年份有差别,难以统一分析,因此未列入。

*“修正值”部分1999年后包括地质调查投入经费。

从资金来源来看,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入中主要是企事业投入明显增加,2003年企事业投入到非油气矿产勘查资金占非油气矿产勘查总投资的51.7%;而国拨地勘费在逐年降低,由2000年的14亿元降到2003年的8亿元,占总投资比例从58.8%降到26.4%(见表5和图2)。

表5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按来源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地质矿产统计年报(1989~1998)》、《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2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图——按来源

从地质勘查投入矿种分布看,2003年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和有色金属勘查投资强度比较高,能源矿产投入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贵金属和有色金属,三者的投入占了整个投入的77%(见表6和图3)。

表6非油气地质勘查投入表——按矿种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1999~2003)》。

图32003年非油气矿产勘查投入分布图

(2)地质勘查投入地区结构分析。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从2001年开始,西部地区的地勘费总投入连续3年明显高于东、中部地区,到2003年西部地区地勘总投入为119.06亿元,较2002年增加24.73亿元,西部地区投资比重较2002年上升了26.22个百分点(见表7)。

表7分地区地质勘查投入表单位:千元

资料来源:《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年报(2000~2003)》。

(3)全国固体矿产勘查登记相关情况的统计分析。

勘查项目基本情况:2003年度全国正在实施的固体矿产勘查登记项目8751个,比上年增加3.80%。全国勘查项目的登记总面积14.22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97%。东部地区勘查项目2354个,中部地区勘查项目2282个,西部地区勘查项目4115个。勘查项目登记面积位居全国前10名的省份为:云南省、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国勘查项目位居前10位的矿种为:金矿、铅锌矿及多金属矿、铜矿、铁矿、煤矿、地热(215个)、铝土矿、锰矿和矿泉水。正在进行野外施工的8210个勘查项目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下合称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勘查项目2408个,占29.33%;内资企(事)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个人和其他(以下合称“社会资金”)投资的勘查项目5641个,占68.71%;政府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的勘查项目161个,占1.96%。

探矿权人的情况:全国8751个勘查项目为3188个探矿人所持有,比上年增加10.16%。其中内资企(事)业2399个,比上年增加21.22%;港澳台商及外商投资企业29个,比上年增加70.59%;个人711个,比上年减少1.80%;其他机构49个,比上年减少71.84%。内资企(事)业中,国有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773个,比上年减少4.45%;私营企业269个,比上年增加69.18%;国内其他企业1357个,比上年增加34.22%。

勘查项目的投资情况:全国正在进行野外施工勘查项目8210个,勘查投资为278832.75万元,比上年增加40.82%。其中中央财政资金49545.06万元,比上年增加7.12%;地方财政资金40450.84万元,比上年增加5.92%;内资企(事)业单位投资132553.62万元,比上年增加52.20%;港澳台商企业投资127.87万元,比上年减少86.47%;外商企业投资6161.71万元,比上年增加98.58%;个人投资23280.80万元,比上年增加142.29%;其他机构投资26712.86万元,比上年增加108.48%。

二、地勘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尽管地质勘查投入总量和政府财政投资地质勘查总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但远远满足不了新时期地质勘查的需求。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不足;由于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不完善,投资环境差,多元化资金投入固体矿产勘查的规模没有达到应有水平。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增加地质工作有效投入,扩大地质工作规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具体问题表现如下。

1.地质勘查有效投入总体偏少,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勘工作的需要

当前,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国矿产资源潜力较大,由于地质勘查有效投入不足,矿产勘查工作程度总体还比较低。油气、煤炭资源探明率不足20%,我国西部地区和管辖海域还有一批勘探新区,东部老油气区深部还是勘探新领域。尤其是深水领域,国际上油气勘探已经深入到2000米水深以下,但我国还基本局限于200米以上浅海域。固体矿产勘探程度较低,矿产勘探空白区占到全国陆地面积的72%,固体矿产勘查仅对8万多处物化探异常中的1/3进行了查证,对20多万矿点、矿化点中的1/10进行了勘查评价。尤其是西部地区和大兴安岭地区,矿产勘探程度较低,绝大部分还是勘探空白区,还有大批物化探异常尚未查证。东部地区工作程度相对较高,但一般仅局限于地下500米以上,深部仍有巨大的找矿空间。矿产勘查工作程度低反映了两个不适应:一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地质工作在摸清资源家底,为国家进行与资源相关的重大战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方面不适应;二是在探明国内资源,缓解资源瓶颈方面不适应。

2.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战略性矿产勘查投入不足

国家公益性地质工作投入与新形势相比明显不足,导致公益性地质工作规模不适应新形势要求,作用远没有到位。

我国基础地质调查数量、质量都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我国基础地质调查大多是20世纪70~80年代完成的,资料总体上比较陈旧,部分地区中小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还存在空白,大比例尺基础地质调查薄弱,1:5万区域地质调查仅完成国土面积的20%,基础地质数据亟待更新。我国地质工作比较注重单一性的专业发展,缺乏跨学科的集聚和综合,降低了地质工作对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解决能力。未能形成像美国的“地球探测计划”、澳大利亚的“国家四维地球动力学探测计划”及“玻璃地球”计划、加拿大的“岩石圈探测计划”等那样的大项目。我国区域基础地质工作基本都部署在岩石出露地区,对第四纪基础地质、地壳深部地质工作不重视。

海洋地质调查薄弱。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区域地质调查基本空白,总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30年以上,与周边争议国家相比也有明显差距。对争议海区缺乏翔实的地质资料数据,对资源赋存状况缺乏整体了解。

目前,国家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总体上仍以20年前的资料为依据,对地下水开发的监督管理缺乏完整系统的动态资料。近几十年来,我国环境地质调查严重滞后,调查精度较低,造成地质环境保护与改善缺乏科学规划和管理,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城市(镇)化和现代农业的规划布局需求。我国至今尚没有开展系统的地下水污染调查,对北方的荒漠化和南方的石漠化缺乏系统的调查和防治对策研究。

由于找矿难度加大,勘查前期投入不足,矿产勘查的工作程度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矿产勘查后备基地短缺,增大了勘查风险,造成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矿产勘查脱节,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观望,进而造成开发基地短缺。

3.商业性矿产勘查市场的完善尚需要一个较长过程

1999年地勘队伍属地化后,国家资金大量退出矿产勘查领域,但市场资本没有大规模进入(主要是非油气矿产勘查),地质工作投资规模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于我国矿业权市场还不完善,风险勘查资本市场还没有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外商、个人和企业等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我国国有矿山企业没有形成资源再生产补偿机制,导致矿山企业缺乏资源补充能力。大量民营资本、国外资本对矿产勘查市场深感兴趣,但由于勘查投资环境差、资源质量差、担心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不投入矿产勘查。因此,矿产勘查资本远没达到应有水平。尤其是非油气矿产勘查的投入呈相对减弱趋势,前期地质工作投入不足。考虑到我国老矿外围、深部、西部空白区等尚有很大找矿潜力,因此,目前非油气矿产勘查规模总体偏小,还有很大投资空间。矿业投资中开采、加工等下游产业过热,但矿产勘查尤其是固体矿产勘查等上游产业投资热情不高。

4.缺乏全国的统一规划,存在分散管理现象

目前,中央财政拨款开展的地质工作的管理是多头管理,缺乏统一部署,存在重复立项的现象。由于地质工作主要场所在野外,分散管理不但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在质量管理和成果管理方面也很不规范,使国家财政投入矿产勘查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5.原有地勘队伍规模过大,使得投入效益低下

我国庞大的地勘队伍是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前,地勘单位虽然大部分已实行了属地化管理,但是原有地勘队伍的庞大规模没有实质性改变,导致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实际投入地质勘查工作的比例有限,投入效益低下。2003年,我国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总量约111亿元,而其实际投入地质工作的费用占政府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总量比例为22%(含国土资源大调查),财政拨款地质勘探费主要承担了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扶持地勘单位企业化等改革成本和社会保障功能。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我国正处于对矿产资源的旺盛需求期,但公益性地质工作规模不足,地位和作用没有发挥;商业性矿产勘查不活跃,矿产勘查资本远没达到应有水平。国家对矿产资源的需求缺乏商业性勘查活动的保障。因此,迫切需要深化改革,健全体制,完善机制,加快发展,扩大地质工作规模和服务领域,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建议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以政府投入为主、商业性地质勘查以社会资金投入为主的多元投资机制。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要按照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将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常性支出等有关经费列入本级财政支出的重点内容,确保足额及时到位,并建立合理增长机制。中央财政要加大重大地质专项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地质重大行动计划的顺利实施。省级财政也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增加对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

政府应通过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市场,积极发展矿业资本市场,改善地质勘查市场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支持,依法保障矿产勘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等措施,引导和促进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商业性矿产勘查,实现地质勘查投资多元化。

作者简介

[1]姚华军,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2]王文,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3]张润丽,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实习研究员。

C. 关于地球环保的资料

世界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中国参与世界地球日活动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在1990年4月22日地球日20周年之际,李鹏总理发表了电视讲话,支持地球日活动。从此,中国每年都进行地球日的纪念宣传活动。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每年的“地球日”没有国际统一的特定主题,它的总主题始终是“只有一个地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目前最主要的活动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土资源部组织的纪念活动。每年中国纪念“世界地球日”,都要确定一个主题。以下为历年主题: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关注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和滥伐森林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和未来——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0年 新的10年,新的挑战——没有破坏的发展
1981年 保护地下水和人类食物链;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
1982年 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10周年——提高环境意识
1983年 管理和处置有害废弃物;防治酸雨破坏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84年 沙漠化
1985年 青年、人口、环境
1986年 环境与和平
1987年 环境与居住
1988年 保护环境、持续发展、公众参与
1989年 警惕,全球变暖!
1990年 儿童与环境
1991年 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
1992年 只有一个地球——一齐关心,共同分享
1993年 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
1994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1995年 各国人民联合起来,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1996年 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
1997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
1998年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
1999年 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2004年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
2005年 善待地球--科学发展,构建和谐
2006年 善待地球--珍惜资源,持续发展
2007年 善待地球--从节约资源做起
2008年 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2009年 认识地球,保障发展——了解我们的家园深部
地球正在一点一点消失,请大家爱护地球。

D. 保护母亲河的手抄报的资料~~~~(>_<)~~~~

黄河,像一头脊背穹起,昂首欲跃的雄狮,从青藏高原越过青、甘两省的崇山峻岭;横跨宁夏、内蒙古的河套平原;奔腾于晋、陕之间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龙门”而出,在西岳华山脚下调头东去,横穿华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滨。它流经9个省、区,汇集了40多条主要支流和1000多条溪川,行程5464公里,流域面积达7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河。全流域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而黄河平均年径流总量仅574亿立方米,在中国河流中居第八位。流域内,连同下游豫、鲁沿河地区共有2亿多亩耕地,1亿左右人口。黄河水利资源丰富,流域内地下矿藏众多,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001年,世界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在专家刘少创主持下,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测量计算,测量结果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测出长江长度6300公里。其课题小组利用近40幅覆盖长江干流的卫星影像 ,卫星影像是由美国地球资源卫星拍摄,分辨率达到30米。计算方式以沿河道的中心线,对长江正向量测了三遍,又反向量测了三遍,经计算机多次运算和几何纠正后得出结果。这次研究,以当曲作为长江源头测算的,具体为当曲源头(多朝能)位置:东经94°30′44〃,北纬32°36′14〃,海拔5170米算起。当曲(由源头至囊极巴陇)353.4公里、沱沱河343.8公里、通天河787.7公里、金沙江2322.2公里、宜宾以下2740.6公里,共6547.6公里。年平均入海水量9600余亿立方米。流域介于北纬24°30′~35°45′,东经90°33′~112°25′。它源远流长,孕育了华夏文明,孕育了中华民族,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儿女。是世界三大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名字由来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的鲁安新博士说,在未来25年内,青藏高原的温度将会上升1.4摄氏度。如果这种气候变化的趋势持续下去的话,黄河源区的水量在十几年内就会减少50%。到那时,面临困境的不仅仅是一地区的牧民,而是整个流域。
今年6月,鲁安新考察了黄河源头的阿尼玛卿山。25年前,中外冰川学家在这里设置了冰川观测点。博士目测,25年之间,冰川已退缩了近1公里。
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宁夏、陕西等省区的黄河两岸采访,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提高,黄河流域污染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复合的严峻形势,黄河污染程度已远甚于淮河。污染的黄河使西北和华北约1.6亿城乡人民深受其害,而受害最深的是农业、农村和农民。
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废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大。由于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水处理率偏低,不少企业未能实现达标排放,部分企业偷排偷放屡禁不止,导致每年排入黄河的废污水量不断增加。而随着国家西部开发进程的加快,旧的高污染还没有彻底治理,新的高污染项目又在西部上马。一些东部污染企业纷纷涌入西部,加剧了黄河污染形势。

据2004年《中国环境统计年报》,黄河流域废水排放量达39.5亿吨,比2000年增加了13.8亿吨;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量已占到全国排放总量的13.3%。

E.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哪儿有

上市2009年年报披露时间_ 数据中心_ 东方财富
沪深两市上市2009年年报披露时间一览表 收藏本页 数据制作:东方财富 数据日期:2009-12-31 沪市预约时间表 深市预约时间表 历史预约: 2010年一季报2009年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 (深市第2部分)_风云_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 (深市第2部分)_风云_,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风云,以披露日期排序序号代码简称披露日期公告日期261000955*ST欣龙2010-4-9 2009-12-31262000959首钢股份2010-4-9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和讯财经
2010年1月1日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 2010年01月01日10:20 手机免费访问 来源: 序号, 股票代码, 股票简称, 首次预约披露时间 1, 600173, 卧龙地产, 2010-01-15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股票频道-和讯
2010年1月1日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 2010年01月01日10:20 来源: 手机免费访问:hexun 好文我顶(0) 查看 2010年报将于1月12日揭开大幕,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和讯股票第
2010年报披露时间表
http://google.com/bookmarks/url?url=//mjgb.23di%0dan.c%0dom/m/kw/9130/1694799.html

F. 黄河的资料

第一个资料:http://www.xxjxw.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 (图文黄河资料)

第二个资料
一、世界第五长河
黄河,世界第五长河,一条5464公里长的大河,在中国北方 蜿蜒流动。从高空俯瞰,它恰似一个巨大的"几"字,又隐隐就是我 们民族那独一无二的图腾。

二、黄河的表征
它不仅仅是一条大河。黄河,黄土地,皇帝,黄皮肤,这一切黄色表征,把这条流经中华心脏地区的浊流升华为圣河。《汉书.沟洫 志》就把黄河尊为百川之首:"中国川源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 为宗。"

三、黄土风成说
在久远的地质年代,在亚洲内陆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骤冷骤 热的严酷环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内陆盛行的西北气流, 经年累月地把它们吹向东方,粗砂落于蒙古高原,最细腻的粉末随风 飘落到今天甘肃、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河南6省。千百万年的 搬运堆积,终于形成了一个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日月山,东达 太行山的黄土高原。

四、深厚广阔的黄土层
这是一片无与伦比的黄土,它的面积广达41万平方公里,黄土 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陇东、陕西、晋西等地,黄土深达 100到200米,兰州地区更厚达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园
植物学家们研究发现,虽然黄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丰沛,但养 分的淋溶损失也较少,非常适合杨树、桦树、栎树、油松、云杉和酸 枣、黄荆条等生长。那时繁茂的植被,涵养着一个温暖多雨的伊甸园。 今天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份,分布着大片原始森林。地处中 原的河南省简称为"豫",显示在仓颉造字的时代,它仍是大象出没 之地。

六、历史兴盛的基础
地质学家们发现,黄土具备优良的解理性,适合开掘窑洞居住; 农学家们发现,黄土中各种矿物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们渐渐在这片黄土地上开凿窑洞居住,种植五谷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兴盛起来,华夏先祖的足迹踏遍了黄土地。 随后的日子里,中国第一个王朝夏兴盛于此,立国800年的周朝源 起于此,而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秦帝国也勃兴于此。

七、远古时代文明的启蒙
在160多万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类活动遗址中,人们找到 了被火烧过的动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万年前的山西蓝田人类遗址中,人们找到了多处碳末堆积。
从那以后,蓝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黄河的臂湾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黄土地上出现了以半坡文明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们的祖先,就在这样一片绿野间狩猎采集,度过了华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历史记述改造自然的功绩
这里确实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这里也难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传说,神农氏曾教民稼穑。耐人寻味的是,神农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传授的实际上是焚林垦殖。
《孟子》中记载了三皇五帝烧山林的"功绩": "当尧之时...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在诗经中,我们听到了先民们砍伐时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伐木叮叮, 鸟鸣嘤嘤。"

……
…………
………………

G. 谁能告诉我些名人的资料

爱迪生(1847~1931)
Edison,Thomas Alva

美国发明家。以创办工厂实验室、开辟使技术开发与科
学研究紧密结合的途径而名垂史册 。1847 年2月11日生于俄
亥俄州的迈兰的一个荷兰移民家庭。1931年10月18日于新泽
西州西奥兰治逝世 。幼时只受过3个月正规教育 。12岁起做
过报童、小贩、报务员等以自谋生计。因受M.法拉第的影响,
一生从事电学实验研究和发明。1868年他发明了一台选票记
录仪想推销给国会,但没有被采用。爱迪生的第一项发明没
有找到市场使他更注意发明的实用性。1869年,爱迪生由波
士顿移居纽约。他改进了金指示器电报公司的电报机,得到
公司经理的赏识 ,受聘月薪300美元( 这在当时是很高的月
薪 )。1870 年 ,移居新泽西州 ,开始他的高效发明时期 。
1874年改进了打字机 。1876年 ,给A.G.贝尔发明的电话加
装了炭粒话筒,提高了受话的声响。

1876年,创办了他著名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他
打破了以往科学家个人独自从事研究的传统,组织一批专门
人才(包括N.特斯拉等人),由他出题目并分派任务,共同
致力于一项发明 , 从而开创了 现代科学研究 的正确途径 。
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这使他名扬四海。1878年,开始白
炽灯的研究,在十几个月中经过多次失败后,于1879年10月
21日成功地点亮了白炽炭丝灯,稳定地点亮了两整天。1882
年,在纽约珍珠街创办世界第二座公用火电厂,建立起纽约
市区电灯照明系统,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雏形。电照明的实
现,不仅大大改善了人们生产劳动的条件,也预示着日常生
活电气化时代即将到来。1883年,爱迪生在试验真空灯泡时,
意外地发现冷、热电极间有电流通过。这种现象后来称为爱
迪生效应,成为电子管和电子工业的基础。1887年,移居西
奥兰治,并于同年在该市创建规模更大、装备也更新的实验
室,即著名的爱迪生实验室(后人称之为发明工厂)。在这
里,根据G.伊斯曼的发明,制作了自己的照相机。1914年 ,
用留声机和照相机制成了最早的有声电影系统。
晚年,他的发明和革新包括蓄电池、水泥搅拌机、录音
电话、双工式和多工式电报系统、铁路用制动器等。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他任海军技术顾问委员会大大,指导鱼雷和
反潜设备研究,发明了几十种武器。为此,美国政府于1920
年授予他卓越服 务奖章 , 法国政府授 予他军团荣誉勋位 。
1928年,美国国会授予他荣誉奖章。终其一生,爱迪生和他
的实验室共获1093项发明专利权。
爱迪生一生发明众多,但他毕竟缺乏系统的科学知识 ,
因而对现代技术的发展不能作出正确判断。19世纪末,交流
输电系统已经出现,但他仍坚持直流输电,并在与G.威斯汀
豪斯发生的激烈竞争中丧失了承建尼亚加拉水电站的合同 ;
他的实验室盲目试制磁力选矿设备,耗尽了发明电灯所得的
资金,最后不得不放弃。但是,爱迪生在电力开发、电器制
造和推广电能应用等方面所作的贡献,使他成为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 爱迪生 (1847-1931)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AlvaEdison ),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

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答者:落vivi - 魔法学徒 一级 3-26 11:35

--------------------------------------------------------------------------------

爱迪生的一生
爱迪生是世界上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有几千种发明,最著明的有灯,纤维
他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宝贵精神。有一回,他想知道母鸡是怎样孵小鸡的,就亲自来到鸡窝,趴在鸡蛋上,不吃不喝孵了一整天。直到妈妈来叫他,他还不肯走。
他酷爱实验,因为家里穷,他辍学回家,一边在火车上卖买报,一边努力争取实验的机会,好不容易在车厢上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可是由于火车的剧烈运动,化学药剂被打翻,险些把车厢给烧了。车厢管理员气势汹汹地把他和他的仪器一起扔下车。这时,他突然感到"嗡--"的一声,之后,他的右耳便什么也听不见了。天哪,这对于一个才12岁的小伙子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打击啊!他愤然,用手一抹耳上的鲜血,咬着牙说:"一定要做实验!"
爱迪生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母亲只是一个洗衣工。新闻记者想故意刁难他,问及他父母的情况,他说:"我的父亲是一个铁匠,我的母亲是一个洗衣工,我爱他们!"在场的人都震撼了,因为,一向以来,当某个人成名了,不管他的父母地位多么低贱,他们总会以它为辱,从而夸大其词地说自己地父母是多么高贵。
爱迪生终身未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
发明大王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于1847年在俄亥俄州米兰镇出生,他只受过三年的正规教育,他的老师认为他是一个智力迟钝的学生!

爱迪生在他年仅二十三岁时就做出了他的首项发明——电子投票计录器,这样的仪器没有销路,从此爱迪生专心致志地发明他预计能够容易打入市场的东西。在发明了记录器以后不久,爱迪生发明了一种改进的股票行情自动收录器,以此换取四万美元,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大的收入。爱迪生随之又做出了一系列其它发明,很快就名利双收。也许他的最有创造性的发明是留声机,1877年他获得该项发明的专利权。但是对世界来说更重要的是1879年他发明了一种实用的白炽灯泡。

第一个发明电照明装置的人,并不是爱迪生。早在几年前巴黎就使用孤光灯为街道照明。然而爱迪生的灯泡连同他所发明的输电装置一起使普通家庭实现了用电照明,1882年他的公司在纽约市开始生产家用电,此后电的家庭使用迅即传遍了整个世界。

爱迪生建立了第一家输电公司,把电力送到私人家中,为一种巨大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使用这种电源的毕竟不仅仅是电灯,而是从电视机到洗衣机的一整套系列家用电器。由于爱迪生所建输电网的电力便于利用,因此它极大地促进了电在工业上的应用。

爱迪生对电影、照像机和放映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电话(他的碳精送话器显著地提高了可听性)、电报和打字机均做了重要的改进。在他的其它发明中有留声机、油印机和蓄电池。总计起来,爱迪生获得了一千多个单项发明的专利权,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目。

爱迪生的工作效率如此惊人,其原因之一是在他生涯的早期,他在新泽西曼娄公园建立了一个研究实验室,聘用了一批有才干的助手协助他做工作。自从那时以来许多工业公司部建立了大型的研究实验室,它们的原型就是爱迪生的这个实验室。爱迪生创办的现代的、装备精良的研究实验室——在实验室里许多人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工作——是他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虽然这项发明他肯定不会获得专利权。

爱迪生不仅是一位发明家,还从事制造工作,并且组建了几个公司,其中最重要的公司后来成为通用电气公司。

虽然爱迪生没有纯理论科学家的气质,但他做出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发现。1882年他发现在接近真空状态下,电流可以在彼此不相接触的电线之间通过,这个现象叫做爱迪生效应,它不仅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际应用,终于导致了真空管和电子工业的创立。

爱迪生一生的大部分时期都患有严重的失聪症,但是他工作刻苦,毅力超人,因而完全补偿了这一缺陷。爱迪生结过两次婚

(他的第一个妻子年青时夭折),两个妻子均给他生三个孩子。他于1931年在新泽西奥兰治去逝。

人们公认爱迪生是天才,是曾出现过的最伟大的发明天才。浏览他的实用发明成果,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虽然其中的大多数发明可能会在三十年内被其它人做出来。但是如果我们分别来看他的发明,就会发现其中没有哪一项具有真正的重大意义。例如白炽灯虽然被广泛使用,但并不是现代生活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空白。事实上,日光灯这个运用完全不同的原理而做出的发明,也被广泛地使用;如果根本没有白炽灯泡,我们的日常生活也不会与现在迥然不同。确实在有电灯以前,人们一般认为蜡烛、油灯和煤气灯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光源。

留声机当然是一种巧夺天工的仪器,但是人们都认为,它同象收音机、电视或电话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相比则黯然失色。而且近年来出现完全不同的录音办法,如磁带录音机等。今天如果根本没有留声机或录音机,相对来说也无关紧要。在爱迪生获得的专利权中,有许多是有关对他人已经发明、并且相当有用的装置所做的改革,这样的改革虽然是有益的,但不能认为在整个历史进程上有重大的意义。

虽然爱迪生的发明中没有哪一个单项鹤立鸡群、独占鳌头,但是应该记住他做出的不只是一种发明,而是一千种。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把爱迪生的名次排在伽格尔摩•马可尼和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之前。

爱迪生生平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
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
造和真知灼见。爱迪生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爱迪生于1847年 2月11日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
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爱迪生7岁时,父亲经营屋瓦生意亏本,
将全家搬到密歇根州休伦北郊的格拉蒂奥特堡定居下来。搬到这里不久,爱迪生就患了猩红
热,病了很长时间,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
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以后,他的母亲是他的“家庭教
师”。由于母亲的良好的教育方法,使得他对读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不仅博览群书,
而且一目十行,过目成诵”。8 岁时,他读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剧作家莎士比亚、
狄更斯的著作和许多重要的历史书籍,到9 岁时,他能迅速读懂难度较大的书,如帕克的
《自然与实验哲学》。10岁时酷爱化学。11岁那年,他实验了他的第一份电报。为了赚钱购
买化学药品和设备,他开始了工作。12岁的时候,他获得列车上售报的工作,辗转于休伦港
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他一边卖报,一边兼做水果、蔬菜生意,只要有空他就到图书馆
看书。他买了一架旧印刷机,开始出版自己的周刊——《先驱报》,第一期周刊就是在列车
上印刷的。他用所挣得的钱在行李车上建立了一个化学实验室。不幸有一次化学药品着火,
他连同他的设备全被扔出车外。另外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
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了爱迪生成为终身聋子。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
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可以酬报,愿意教他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
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大干线铁路斯特拉福特枢纽站电信报务员。从1864年至1867
年,在中西部各地担任报务员,过着类似流浪的生活。足迹所至,包括斯特拉福特、艾德里
安、韦恩堡、印第安那波利斯、辛辛那提、那什维尔、田纳西、孟斐斯、路易斯维尔、休伦
等地。
1868年,爱迪生以报务员的身份来到了波士顿。同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
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
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地投票是出于政治上
的需要。从此以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搞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他来到纽约寻找工作。当他在一家经纪人办公室等候召见时,一台电
报机坏了。爱迪生是那里唯一的一个能修好电报机的人,于是他谋得了一个比他预期的更好
的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一个“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
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
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
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
他通宵达旦地工作。他培养出许多能干的助手,同时,也巧遇了勤快的玛丽,他未来的第一
个新娘。在纽瓦克,他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
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搞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
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
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电
话和电报“是扩展人类感官功能的一次革命”;留声机是改变人们生活的三大发明之一,
“从发明的想象力来看,这是他极为重大的发明成就”。到这个时候,人们都称他为“门罗
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
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
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60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
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
造极的成就。接着,他又创造一种供电系统,使远处的灯具能从中心发电站配电,这是一项
重大的工艺成就。
他在纯科学上第一个发现出现于1883年。试验电灯时,他观察到他称之为爱迪生效应
的现象:在点亮的灯泡内有电荷从热灯丝经过空间到达冷板。爱迪生在1884年申请了这项
发现的专利,但并未进一步研究。而旁的科学家利用爱迪生效应发展了电子工业,尤其是无
线电和电视。
爱迪生又企图为眼睛做出留声机为耳朵做出的事,电影摄影机即产生于此。使用一条乔
治伊斯曼新发明的赛璐珞胶片,他拍下一系列照片,将它们迅速地、连续地放映到幕布上,
产生出运动的幻觉。他第一次在实验室里试验电影是在1889年,1891年申请了专利。1903
年,他的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故事片“列车抢劫”。爱迪生为电影业的组建和标准化做了大量
工作。
1887年爱迪生把他的实验室迁往西奥兰治以后,为了他的多种发明制成产品和推销,
他创办了许多商业性公司;这些公司后来合并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后又称为通用电气公
司。此后,他的兴趣又转到荧光学、矿石捣碎机、铁的磁离法、蓄电池和铁路信号装置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出鱼雷机械装置、喷火器和水底潜望镜。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
德国的爱因斯坦和法国的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不幸的是,就在这次庆祝大
会上,当爱迪生致答辞的时候,由于过分激动,他突然昏厥过去。从此,他的身体每况愈
下。1931年10月18日,这位为人类作过伟大贡献的科学家因病逝世,终年84岁。
爱迪生的文化程度极低,对人类的贡献却这么巨大,这里的“秘诀”是什么呢?他除了
有一颗好奇的心,一种亲自试验的本能,就是他具有超乎常人的艰苦工作的无穷精力和果敢
精神。当有人称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解释说:“天才就是百分之二的灵感加上百分
之九十八的汗水。”他在“发明工厂”,把许多不同专业的人组织起来,里面有科学家、工
程师、技术人员、工人共100多人,爱迪生的许多重大发明就是靠这个集体的力量才获得成
功的。他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的勤奋和创造性才能以及集体的力量,此外,他的妻子也曾起
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

在原子科学的领域里,爱因斯坦的名望凌驾於其他科学家之上,且历久不衰。这位具有犹太血统的科学家,幼年在德国渡过,高中时迁居义大利,大学时代则在瑞士苏黎世工艺学院就读。在1900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大学的学业。1902年任职於瑞士专利局,工作乏味,下班后在家中进行自已所喜欢的研究。在他26岁时,也就是1905年,爱因斯坦共计发表了5篇论著,其中第二篇光电效应使他在1921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最引人注目的是他所提出相对论的质量和能量的关系,这两者是一体的两面,可以互相转换,这导致核能的实现 (质量的损失可以转变成能量)。
1912年秋天爱因斯坦回瑞士母校任教,他的座右铭为「研究的目的在追求真理」,时常告诫学生不要选择轻松的途径。1914年他迁居柏林,任职於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及柏林大学。由於身具犹太人血统,在德国受到歧视,他於1931年接受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於第二年离开德国前往美国。
1938年德国在希特勒统治下已经发现以中子撞击铀会产生核分裂的现象。美国科学家乃上书罗斯福总统,由爱因斯坦具名签署,信中建议展开铀实际用途的研究,终於研制出核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爱因斯坦倡议原子能的和平用途,阻止战争的再发生。爱因斯坦一生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科学的未知领域,休闲生活则为演奏音乐与读书,淡泊明志,为本世纪的科学巨人。

爱因斯坦 1879~1955
美国

A.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物理学革命的旗手。1879年 3月14日生于德国乌耳姆一个经营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家庭。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父亲和叔父在那里合办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在任工程师的叔父等人的影响下,爱因斯坦较早地受到科学和哲学的启蒙。1894年,他的家迁到意大利米兰,继续在慕尼黑上中学的爱因斯坦因厌恶德国学校窒息自由思想的军国主义教育,自动放弃学籍和德国国籍,只身去米兰。1895年他转学到瑞士阿劳市的州立中学;1896年进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学习物理学,1900年毕业。由于他的落拓不羁的性格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为教授们所不满,大学一毕业就失业,两年后才找到固定职业。1901年取得瑞士国籍。1902年被伯尔尼瑞士专利局录用为技术员,从事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鉴定工作。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科学研究,于1905年在物理学三个不同领域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和光量子论的提出,推动了物理学理论的革命。同年,以论文《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取得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学位。1908年兼任伯尔尼大学编外讲师,从此他才有缘进入学术机构工作。1909年离开专利局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德语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任母校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教授。1914年,应M.普朗克和W.能斯脱的邀请,回德国任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直到1933年。1920年应H.A.洛伦兹和P.埃伦菲斯特(即P.厄任费斯脱)的邀请,兼任荷兰莱顿大学特邀教授。回德国不到四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投入公开的和地下的反战活动。他经过8年艰苦的探索,于1915年最后建成了广义相对论。他所作的光线经过太阳引力场要弯曲的预言,于1919年由英国天文学家A.S.爱丁顿等人的日全食观测结果所证实,全世界为之轰动,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在西方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词,同时也招来了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沙文主义者、军国主义者和排犹主义者的恶毒攻击。
1933年1月纳粹攫取德国政权后,爱因斯坦是科学界首要的迫害对象,幸而当时他在美国讲学,未遭毒手。3月他回欧洲后避居比利时,9月9日发现有准备行刺他的盖世太保跟踪,星夜渡海到英国,10月转到美国普林斯顿,任新建的高级研究院教授,直至1945年退休。1940年他取得美国国籍。
1939年他获悉铀核裂变及其链式反应的发现,在匈牙利物理学家L.西拉德推动下,上书罗斯福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以防德国占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两个城市上空投掷原子弹,爱因斯坦对此强烈不满。战后,为开展反对核战争的和平运动和反对美国国内法西斯危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的遗嘱,不举行任何丧礼,不筑坟墓,不立纪念碑,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圣地。

H. 年报预增公告出来了吗 第一只股票的预增公告大概什么时候出来呢

http://finance.sina.com.cn/realstock/stock_predict/predict_notice/20101231/qb3_1.html

年报预增公告一般要到12月中旬才开始出。但是部分企业在三季报的时候已经预告了。

公布年报预增也要看情况的,并不是所有的年报预增都会炒作,比如高速类就很少有炒作机会。成长型企的增长幅度低于预期的话,也不会被拉升。

并不是出了预增公告主力就会拉升,比如中报的士兰微就是早就预增了但是没有拉升而是等到马上公布中报时开始拉升的。

如果是主营业务增长并且幅度比较大,比如超过50%,还有高送转预期的话,并且没有拉升,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埋伏着等待拉升了。

埋伏预增股需要考虑行业。

I.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最新进展与工作建议

任香爱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根据全国各省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报送的2013年度地质资料管理情况年报,同时,参考地质资料管理情况检查报告,总结了2013年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与实物库建设进展,汇总了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接收、保管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关键词 省级 实物地质资料 管理 进展 建议

1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进展

1.1 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进一步落实

目前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南、广东、重庆、云南、贵州、四川、西藏、陕西、青海、新疆24个省(区、市)以不同方式落实或基本落实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这些省(区、市)或者设立了专门的馆藏机构,或者在现有地质资料馆或档案馆、博物馆、信息中心等机构中,设立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科室或由现有资料管理机构兼职管理,或者委托给本省(区、市)地勘院或其他相关单位承担本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同时落实了承担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专业人员。

与2012年相比,2013年又有7个省(区、市)落实或基本落实了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

1.2 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逐步推进

1.2.1 已建成实物地质资料库的省份

到2013年采取不同方式已建成实物库的有:上海、天津、安徽、河北、黑龙江、山东、广东、四川8个省(区、市)。其中:

1)上海、天津、安徽3个省(区、市)专门建设了新的实物地质资料库,上海市实物地质资料库位于金山区张堰镇,库房面积4870m2;安徽省投资5.4 亿元建成地质资料馆,包含30000m2实物地质资料库。

2)河北、黑龙江、山东、广东、四川5个省(区、市)虽然没有专门建设新的实物地质资料库,但已通过维修改造地勘单位岩心库,成为省级实物库,委任地勘单位保管。其中:河北在承德、邯郸、保定、石家庄设立了4个分库,承德岩心库(面积约1000m2)和邯郸岩心库已建成,保定地区岩心库正在建设中,石家庄地区岩心库申请了维修经费。黑龙江省已经在齐齐哈尔和玉泉建设了两个分库,其中玉泉库面积为300m2,齐齐哈尔岩心库面积3050m2。在此基础上,2013年又向省政府申请西部实物库和玉泉实物库两个库进行改造扩建并获得批准,项目总投资2002.09万元,拟新建库房建筑面积3400m2,修缮改造面积2700m2。山东省在泰安、潍坊、临沂和招远设立4个岩心分库,作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广东省在广州、韶关、梅州、湛江设立4个分库,每个分库面积约1000m2。可保管20000m岩心;四川省2013年9月底全面完成攀西实物分库改建,面积约2000m2

2013年已建成实物库数量为8个,比2012年度增加了5个省(区、市)。

1.2.2 已落实土地、资金或即将建成实物地质资料库的省份

截至2013年11月底,北京、内蒙古、辽宁、吉林、浙江、福建、河南、湖南、云南、贵州、西藏、陕西、青海、山西14个省(区、市)已落实了土地、资金或即将建成实物地质资料库。其中:

1)北京、辽宁、吉林、浙江、福建、贵州、青海、山西8个省(区、市)已通过审批进入建设设计或施工阶段。北京市于2012年5月举行了实物地质资料库奠基仪式,预计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可存放12万件样品。辽宁省政府已批准建设包括实物地质资料库在内的省地质资料馆,一期工程征地100亩,建设面积30000m2,已进入详细设计建设阶段,建成后的实物库大约可满足20年需要。吉林省建库土地和资金均已获批准,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到位,只待开工建设。浙江省已于2012年底动工开建,总建筑面积33970m2,预计2015年建设完成。福建省于2007年立项,该项目征用地面积28.8亩,总建筑面积44032m2,总投资估算约2.5亿元,目前已完成了选址、项目交地、用地放样、场地平整手续及建设方案的设计,落实了项目资金。贵州省于2013年已完成了黔南州都匀市岩心库改建维修,2013年12月开工建设金阳新区的省地质博物馆项目中包括岩心库用房7000m3,预计3年建成,可满足30年需要。青海省实物资料库房于2013年3月在省地勘局平安基地开工建设,省财政投入3675万元用于该库房建设,新建成的库房面积约20140m2。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含实物库)已于2012年建成,2013年开始装修,预计2014年投入使用。

2)内蒙古、河南、湖南、云南、西藏、陕西6个省(区、市)申请建库立项已通过或正在申报建设方案。内蒙古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项目已于2012年8月6日获自治区发改委批准,2012年10月16日自治区建设厅批准了该项目的选址,2013年按照国家有关要求,调整建设方案,建筑面积由9.5万m2缩减到5.45万m2,投资由原来的9亿元减少到4.5亿元,正在向自治区政府申请批准。河南省实物库建设已完成选址及建设项目设计,落实了部分省级财政建设资金,但是按照2013年中央停建楼堂馆所精神要求,实物库目前停止建设。湖南省实物库建设于2012年通过了湖南省发改委批复(占地814亩,投资2.12亿元),2013年省厅专门成立了实物库基建办公室。云南省实物资料库房建设计划已获省发改委批准,获批建设用地。西藏自治区实物库建设已列入自治区“十二五”建设项目中,实物库房建筑面积8000m2,投资金额6000万元,预计2014年动工。陕西省地质资料库的建设规划方案已批复(含实物库),计划在关中建设一个面积5000m2实物主库,在陕南、陕北各建一个面积2000m2实物分库,总计实物库面积为9000m2

1.2.3 开始筹划或正在申请建库的省份

江苏、江西、湖北、广西、重庆、新疆、甘肃、宁夏、海南9个省(区、市)开始筹划省级实物库建设。江苏已申请建库立项资金1.53亿元,报省政府待批;江西已完成实物库前期调研;湖北计划2014年开展全省实物情况摸底调查和实物库建设调研,在此基础上,编写本省实物库建设可行性报告;广西正在向自治区财政厅申请实物库建设资金;重庆计划实行委托保管;新疆国土资源厅正积极向自治区申请立项,选址建馆;甘肃和宁夏正在筹划中;海南已经完成了建库立项报告的编写工作。

1.3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全面展开

2013年,全国31个省(区、市)均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接收和处理工作,并且部分省还开始了实物筛选和汇交工作。

1.3.1 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接收与处理

(1)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接收情况

2013年度全国各省(区、市)均已开始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全年共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9144份。其中重庆、内蒙古、山东最多(图1)。

图1 2013年度各省(区、市)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数量

从地质工作类型来看,在接收的9144份实物目录清单中,区域地质调查235份、矿产勘查5818份、油气地质2份、水工环923份、物化遥81份、地质科研295份、技术方法32份、其他1758份。

(2)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处理情况

各省(区、市)累计处理实物资料目录清单7016份(表1)。

表1 2013年度各省(区、市)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处理情况

1.3.2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情况

截至2013年11月底,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的省级馆有: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浙江、山东、广东、四川、贵州、青海13个,占42%;拟接收实物的省级馆有:江苏、福建、湖南、云南4个,占13%,合计占55%;未开展实物接收的省级馆有: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4个,占45%。

2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情况

2.1 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形式

2013年度各省级馆藏机构采取不同的形式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其中:北京、吉林、浙江、贵州、青海5省(区、市)租用库房保管实物地质资料;上海、河北、黑龙江、山东、广东、四川6省(区、市)在已建或共建的实物资料库中保管实物地质资料;天津、辽宁、江苏、福建、湖南、重庆、西藏7省(区、市)筛选的实物暂时委托地勘单位保管;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广西、海南、重庆、陕西、甘肃、宁夏、新疆13个省(区、市)由地质工作单位自行保管实物地质资料。

2.2 馆藏实物地质资料数量

截至2013年11月底,接收实物地质资料的13个省级馆累计馆藏岩心171961.21m、标本2144 块、光薄片8994、样品264112件、岩屑63599件(表2)。实物类型以岩心和样品为主。

表2 截至2013年11月底各省级馆藏实物数量统计表

2.3 接收的实物地质资料类型

1)按照地质工作类型,全年接收的实物有:矿产勘查类18份、水工环类11份、物化遥类14份。

2)按照实物分类,全年接收的实物有:岩心25308.58m、标本77块、样品72281件、岩屑4999件。

3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1)实物库建设尚有许多困难。各省(区、市)虽然大力推进实物库建设,但受国家政策影响以及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进展不一,甚至有的省(区、市)已有计划被搁置或进行调整。

2)缺少统一的管理规范。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级馆开展了实物筛选、接收和保管利用工作,但是对于这些工作尚没有统一的工作规范。随着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将会有更多的省级实物库建成并接收管理实物,因此急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技术方法和制度规范支持。

3)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处理尚存在不足。部分省(区、市)由于实物库尚未建成,不具备保管条件,为了及时向汇交人发放汇交凭证,对于接收的实物目录清单没有进行筛选,全部进行了回执处理。此外,还有部分省(区、市)存在线下处理实物目录清单现象。因此,在2013年的实物目录清单统计中,一些省(区、市)接收目录清单总数与处理目录清单总数相差甚远。

4)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年报和报表存在不足。2013年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年报编报的第一年,虽然对编报人员进行了培训,但是部分省(区、市)的填表人员在编报时对填报的数据项含义理解不深。另外,还有部分省(区、市)填报人员和参加培训人员不是同一人,填报人员没有参加过培训,因此造成实物地质资料报表数据总数与各分项数不能吻合,给上级管理部门全面掌握实物资料管理和汇交情况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4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

4.1 充分利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有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

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各省(区、市)不仅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而且地质矿产条件和实物地质资料类型与数量也很不相同,因此不可能按照统一模式建设实物地质资料库。在这种情况下,应根据各省(区、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推进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即采用新建或改建集中库或分片库、租赁库、委托库等方式,建设实物地质资料保管设施。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家停建楼堂馆所精神限制,省级实物库建设推进受到影响,建议省级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利用国土部资源即将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要求,推进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工作。

4.2 进一步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

地质资料汇交是地质资料管理的基础,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是地质资料汇交的组成部分。因此,尽管因为省级实物地质资料库建设滞后,给实物地质资料接收造成严重困难,但仍应进一步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

1)对接收的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要及时进行筛选,对于应汇交给省级馆藏机构的实物,应向汇交人下发汇交通知书,需要汇交人暂时保管的,应签订委托协议,暂时由汇交人保管。

2)加大检查力度,防止在监管平台线下处理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清单或发放汇交凭证。

3)进一步贯彻落实《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增强汇交意识和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同时尽快出台《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规范省级馆藏机构开展实物库建设和实物的筛选、接收、保管工作。

4.3 尽快制定实物地质资料馆藏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实物地质资料库藏管理工作制度、实物整理方法、保管方法、著录方法、建档规则、岩心扫描工作规程、标本照相方法、薄片数字化以及馆藏实物信息组织与发布等,指导省级馆工作。

4.4 进一步加强培训,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信息报送人员的能力

一是定期组织地质资料管理信息报送和监管平台培训与交流,同时邀请这方面做得好的省(区、市)进行经验交流。二是邀请有关专家进行培训,包括年报的编写、写作培训、简讯报到培训等。